《党建》2025年第2期刊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署名文章
党的领导与国家发展改革的紧密结合

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,党的领导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,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。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机构,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(国发委)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和政策落实的重大职责。国发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积极应对国家发展战略,致力于构建高效、公平且可持续的现代经济体系,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改善民生。
一、党的领导在国家发展改革中的核心地位
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切反映了党的根本特性、使命任务和发展方向。无论在经济改革还是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,党的领导都发挥着统筹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国发委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均依赖于党的强有力领导。
1. 增强“四个意识”:国发委必须增强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,确保在各项政策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,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这种意识的提升,使得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,始终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。
2.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:在改革的推进中,必须保持党的全面领导,确保党的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。这不仅涉及对政策本身的执行,更是对发展理念、方向及目标的全面把握和深化理解。
二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
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,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,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国发委在经济改革中,必须坚持创新驱动,转变发展方式,强化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。
1.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: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。国发委应通过政策引导,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,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,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。同时,鼓励各行业加大研发投入,实现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。
2. 绿色发展理念: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国发委应积极倡导绿色发展,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协调。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,促进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,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,形成绿色循环经济的新模式。
3. 扩大开放与合作: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国发委需积极推动对外开放,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。通过引入外资、技术及管理经验,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。
三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面对经济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,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,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。
1.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:国发委应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,打破行业与地域壁垒,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,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。同时,优化人力资源开发,提高劳动力素质,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。
2. 去产能与去库存:加强对落后产能的淘汰,削弱过剩产能对市场的扰动。同时,通过有效的去库存政策,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,推动经济实现稳定增长。
3. 促进产业升级:通过政策引导,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,促进高技术、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,构建多层次、多领域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四、加强党的建设与改革的有效结合
党的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保障。在推进国家发展改革的过程中,国发委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,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、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。
1. 强化政治建设:必须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提高政治功能与服务能力,确保各项政策符合党的要求,保持与时俱进的敏锐性,使党建与改革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。
2. 提升思想建设: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,强化意识形态工作,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在改革实践中,增强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,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。
3. 完善制度建设:创新体制机制,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。通过建立科学、合理的政策评估机制,确保每一项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。
结论
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,国家发展改革的每一步都与党的领导与建设紧密相连。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机构,国发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,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,紧密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,切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。通过高质量的发展路径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及强化党的建设,国发委将在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征程中,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我们坚信,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国家的发展改革才能不断向前推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为积极的力量。